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法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以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一、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着力抓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学院顺利完成党委和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开展了新任支部书记培训,强化提升了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工作力量和水平,“三会一课”更加规范。在全体党员中,先后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夯实理论武装、筑牢精神信仰、强化巡察整改、推动作风转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支撑,党员学习为基础,用党的百年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启迪智慧。
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院党委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定期分析、研判党风廉政风险点,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着力提升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处置能力。
学院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党政联席会会议事规则》,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在把握发展方向、决定重大问题、监督“三重一大”事项执行的决策把关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学院党委注重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党支部制度,形成了以“党建+支部互帮”为目标、党支部“1+1”的发展模式。在党支部建设方面,优秀党支部帮助新成立党支部发展,研究生支部帮助本科支部发展,教工支部帮助学生支部发展,并实施支部内部“一帮一”,让优秀党员同志来帮助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2023年,教工经贸法学系党支部入选学校第二批新时代高校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法学院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实现经、管、法融合,形成“立足法学、兼顾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服务地方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学科特色。法学学科是学校的“高原学科”、山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省一流专业,2022年新增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排名层次为B+。
法学院通过改革科研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加大课题申报,在科研立项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承担“英美现代信托法制研究”“城市保障房社区福利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权利冲突研究:基于法经济学视角”“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机制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承担“救济视角下的土地征收:问题检视与制度创新”“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私人出诉权研究:从比较法的视角”等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7项;在《清华法学》《比较法研究》《学习与探索》《法学论坛》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0余部。其中“加强对话合作,跨越新的历史‘鸿沟’——关于完善‘三权分置’办法的几点思考”获农业部批示,“积极为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等4项报告获省级领导批示。法学院先后成立9个法学研究中心,以设立院级研究中心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发展路径。
三、以创新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着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激励工作。组织教学督导组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工作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对全院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专业教学质量。开展教师自评工作,通过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评价,对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对教学特点的总结,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创新提供参考。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对获奖者颁发京鲁奖教金等。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学研究课题、精品课程、双语教学、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研究项目,提升教学水平。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效果愈发显著。3个教学案例入选国家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省级立项2项、校级立项1项,省级、校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各立项1项,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14项。
强化涉外法治教育,对标国家发展战略,涉外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在培养模式上,设立涉外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在育人机制上,创新校地合作机制,坚持强化实践育人。
四、以育人为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为载体,认真讲好团课,组织支部主题团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获2022年度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组织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学院选拔优秀青年挂职龙洞街道社区团支部副书记,结合社区需求,积极开展结对子普法志愿服务等活动。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平台,为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学院获国赛三等奖1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在山东省赛红色专项赛中我院获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文赛)中,学院团队荣获全国三等奖。此外,学院研究生团队荣获2024年第三届“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三等奖,研究生赵文秀在2024年山东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铜奖,学生团队在2023年第四届全国法学院系“法成杯”法律专题辩论赛中获三等奖、在2023年第20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在2023年“众成清泰”杯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郑海霞同学在2023年第八届山东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获一等奖。
学院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法治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红色品牌“一院一品”特色项目。学院经过缜密组织,专业教师靠上指导,在“三千计划”社会实践活动中获1项重大立项,组织30支校级团队、30支院级团队奔赴祖国大地,引领青年经风雨、见世面,先后有2支推普助农团队荣获团中央和教育部的来信表扬。
注重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围绕青年、关心青年、服务青年。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学院举办“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精彩的文艺汇演,传播法律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组织开展“宪法卫士”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线学习,增强法律知识储备。组织开展朗读比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争做有为青年。在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法律案例竞赛等,掀起“尊崇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热潮,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五、积极对外交流合作,学院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院加强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和律所的合作,先后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签订协议书,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司法实践,熟悉法律实务,提高法律实践操作能力。
学院坚持走开放式办学道路,通过合作办学、学者互访、选派留学生、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区域)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意大利罗马一大、二大、三大和佩鲁贾大学、卡拉布里亚大学、美国天普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等高校法学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等方式进行交流;已有12人次教师赴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中国台湾省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进行学术研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开拓了国际(区域)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面向未来,法学院党委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学院全体师生,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山东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在学校新的发展征程中展现法学院新风采!